精神分裂症本身是会造成患者的认知损害的,也会造成大脑器质性的改变,精神分裂症若干年的病人大脑会有明显的萎缩,尤其是额叶,而不治疗的患者比治疗的患者要严重得多。所以,「变傻」是疾病本身的原因,而非药物;并且,药物能够减缓「变傻」的进程。
第一,抗精神病药物不是完美的,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药,在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比起老药好了不少,但精神分裂症仍然是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;还有一部分难治性的病人,对多种药物的反应都不好,在客观上出现了病情越来越重、认知功能越来越差的表现。
第二,看上去傻并不是真的认知功能的原因,抗精神病药物有一种副作用叫「锥体外系反应」,其中有个症状叫「迟发型运动障碍」,病人会变得动作缓慢、僵硬、肢体颤抖,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中发生率非常高,新的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反应少了很多,但仍然存在。
虽然多少能理解家属的处境,但不少家属在这么说的时候,我的内心其实是在拷问人性的:我听说过精神分裂症!真的是很可怕的疾病。医生你好好治他吧,退学算了,先在医院关一年再说吧。
错!可能在 100 年前,这么说是正确的。因为那时候对精神疾病真的没有什么治疗方法,除了关起来,教育他们,让他们努力管好自己以外实在束手无策。
可以想象,这种「治疗」的效果能有多差,那么病人无法出院维持一般正常生活也是可以理解的了。
但现在,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了,我们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,各种各样的抗精神病药物,还有各种各样对抗副作用的辅助药物,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目标和要求也是越来越高。
在最新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里,在患者第一次发病治疗的目标之一,就有恢复患者社会功能,争取达到病前水平。
毕竟,医院是一个治疗性场所,没有健康人的一生是在病房里度过的。现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,通过一到两个月的住院治疗,达到病情稳定出院后,能够门诊配药继续治疗,只要不从事压力过大的工作,是完全可能的。